记者 闫景 马腾
初秋的陕北,田野色彩斑斓,山间鲜果满园,处处皆是丰收在望的喜人场景。走进位于榆神工业园区的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厂区,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满载的汽车进进出出……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
2021年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行情况。他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一年来,国能榆林化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紧盯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方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聚力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目标,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新、能耗低、效益好的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之路。
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转型升级
日前,伴随着分盐结晶装置产出合格氯化钠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国能榆林化工顺利实现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应用“零”的突破,为相关行业树立了又一新的标杆。
据了解,国能榆林化工分盐结晶装置采用的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技术路线,是国内首套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工业技术路线,在工程设计和运行操作上均无经验可循。与纳滤膜法分盐相比,该技术投资低、成本低、流程短,但因包含水处理、盐化工和无机化工技术,对设计和操作要求非常高。
针对装置设计运行控制关键指标和关键点多的特点,国能榆林化工专门成立技术攻关组,经过长期攻关实验,蒸发器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芒硝系统逐渐稳定,处理负荷由不足5吨/小时提高至18吨/小时,冷却器温差由2.4℃降至1.6℃以下,化冻时间由36小时降至4小时以内,冷却器爆晶周期由3至5天延长至长周期运行,芒硝悬浮物几乎无流失,各项运行参数逐渐趋于稳定。
“依托该装置,我们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应用的空白,还真正实现了污水近零排放,在水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国家能源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胡华贵说。
去年以来,国能榆林化工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间,该公司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为下一步转产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奠定了基础;纯度99.8%以上的高品质氯化钠产品、贫氪氙液氧产品成功出口外销;在建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工业示范项目,将通过应用全球首套万吨级煤制PGA装置,形成大型化、低成本的PGA工业化生产能力,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2022年1至8月,该公司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向好,累计实现利润4.2亿元。
下一步,国能榆林化工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扎实推进煤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煤炭—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将煤化工产业真正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牢记谆谆嘱托 凝聚奋进力量
盯盘,抄表,及时对DCS中反馈的各项数据进行判断,确保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9月1日,国能榆林化工公用工程事业部水处理装置副操张翠花正在分盐结晶预处理内操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
“我主要负责高盐水分盐结晶单元的生产运行,及时与调度、上游装置沟通,平衡上游来料及下游出料,保证出料的各项指标达到工艺范围。”28岁的张翠花告诉记者,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厂区各个装置和辅助设施排出的生产生活污水和污染雨水,对设备高效运行、严格控制能耗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她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告诫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动手、多思考,通过实践掌握设备原理、工艺流程,不断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技能水平。
2021年12月,张翠花还代表国能榆林化工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被公司破格认定为高级工职业资格。凭借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工作表现,张翠花还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评国家能源集团工匠、首席师。
据了解,近年来,国能榆林化工始终坚持将人才队伍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竞争性人才选拔和考核机制,着力抓好年轻干部职工的培养,激发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同时,大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创新创效活动,把技能竞赛作为培养和发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为职工成长成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希望寄于你们,希望也寄托在新兴产业上。”在国能榆林化工,承担光荣使命的年轻队伍正在加速成长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生力军”。“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足迹,为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速迈进贡献青春力量。”国能榆林化工青年干部职工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