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中心 > 数据要闻 > 正文

优化结构促转型 全年投资稳增长

2018-02-13 15:36:54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点击:

2017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围绕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实现“三大目标”,抓重点带全局,强优势补短板,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深化产业结构创新投资模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7.10亿元,同比增长7.5%,较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00.83亿元,同比增长11.4%,较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运行特点

 

  (一)投资增速高开稳走

 

  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高开稳走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12.3%;上半年同比增长8.9%,较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8%,较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0.83亿元,同比增长11.4%,较前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投资增速“两升一降”

 

  2017年,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1亿元,同比下降12.2%;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66亿元,同比增长0.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8.86亿元,同比增长34.5%。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4%、55.3%和41.3%,第二产业仍是全市投资的主力。与上年相比,一产二产占比下降,分别下降0.9和6.2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上升7.1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投资加快

 

  全市工业投资完成780.28亿元,同比增长0.6%。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拉动工业投资保持正增长。其中,制造业完成227.42亿元,同比增长41.8%;采矿业完成227.45亿元,同比增长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25.41亿元,同比下降16.2%。

 

  与上年相比,采矿业总量持平,增速回升19.4个百分点;制造业总量增加,增速回升59.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总量减少,增速大幅回落79.8个百分点,下拉工业投资8.1个百分点。

 

  (四)民间投资主要行业回升较快

 

  2017年,民间固定投资完成404.84亿元,同比增长4%,较上年回升13.4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7.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主要是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拉动。其中,采矿业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78.3%,拉动民间投资上升7.7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91.25亿元,同比增长59.9%,拉动民间投资上升8.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2.98亿元,同比增长83.7%,拉动民间投资上升7.4个百分点。

 

  (五)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2017年,市委市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公路方面,加快绥延高速、榆林市绕城快速干道等城市道路建设;铁路方面,加快靖神铁路、郭神铁路建设;航空方面,加快榆阳机场二期项目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10.92亿元,同比增长53.1%。其中,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31.12亿元,同比增长88.7%,道路运输业完成163.98亿元,同比增长83.6%;信息传输业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长101.6%;公共设施管理业100.37亿元,同比增长10.8%。

 

  (六)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

 

  2017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63.25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年回升69.7个百分点,房地产全年增速高位运行。

 

  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回暖,拉动房地产市场投资加快,新开工面积增长。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11.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8%,较上年回升68.4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9.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3%,增速较上年加快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2.83亿元,同比增长44.1%,较上年加快22.6个百分点,商品房均价总体趋稳。

 

  (七)资金到位良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到位资金1272亿元,增速同比增长14.8%,较上年回升21.4个百分点,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4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209.79亿元,同比增长51.9%;国内贷款278.85亿元,同比增长29.3%;自筹资金699.13亿元,同比增长6.3%;其他资金来源82.71亿元,同比下降13.9%。自筹资金占本年到位资金的55%,资金来源仍以自筹资金为主。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续建项目后劲乏力

 

  2017年,续建项目进度缓慢。5000万以上共582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25个,占到项目个数的55.8%,完成609.76亿元,较上年减少75.8亿元,下拉固定资产投资7.2个百分点。

 

  (二)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难度加大

 

  2017年全市123个重点项目中,本年计划新开工项目70个,有24个没有实质性的开工,影响全年投资的稳增长。一方面由于国家在项目审批、土地、环保、银行贷款等方面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约束性日渐增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增大,制约项目投资的瓶颈尚未突破,特别是国家对土地政策的收紧导致全市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项目引进、落地和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另一方面是投资环境不优,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项目因征地拆迁难度大、纠纷多,村民阻挡工程时有发生,影响着项目建设进度。

 

  (三)内涵性投资仍是短板

 

  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以新建扩建项目为主,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比重仍然偏低,投资在总量增长、规模扩大等外延性扩张明显,而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内涵性投资上仍是短板。全市新建扩建的项目完成投资1202.75亿元,同比增长3.3%,占固定资产投资85.9%。而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8.23亿元,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8%,且基本上都是工业技改项目完成的,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远远低于新建扩建项目。

 

  三、建议

 

  2017年,随着能源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促投资提供有利条件。在面对机遇的同时,应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工业投资仍显乏力,民间投资仍然不足,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短板需要不断补齐完善,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更加关注解决,需要继续提升优质服务,继续坚持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确保2018年全市投资平稳增长,以加快推进全市追赶超越的步伐。

 

  (一)加强重大项目进度监测

 

  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进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建立重大项目会商制度,分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通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效有序有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优化投资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派出专业人员与企业座谈协商,全程跟踪服务,积极为项目业主办理和完善相关手续。对省市重点项目征用的土地,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优先保证大项目、好项目的用地需求,缓解土地供应矛盾。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知名企业前来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重大项目,多形式筹集项目建安资金,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投资结构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工业发展潜力巨大,优质大型工业项目不断接力,支撑整体经济健康发展。要稳定工业投资的持续增长,推进煤炭、兰炭、金属镁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为榆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寻求其他领域投资的发展,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育、娱乐、养老等社会服务产业。在改革发展中根据市场导向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补齐完善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短板,创新投资模式,积极推进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这股“清泉活水”来强化市场竞争,以提高投资项目市场化程度和经营的效率。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驱动之一,精准招商,聚焦高精尖优质企业,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建设。一产加强推进特色农业,二产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三产以县域为主,加大城镇化建设。三次产业齐优化,优势与短板一齐上,农村和城镇同发展,真正实现全市的追赶超越。

 

  (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2017年,全市项目建设资金是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渠道,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充分运用贷款、融资、信托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调动民间资本活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相关热词搜索:榆林 全年 结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