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简体   |   繁体   |   网站地图   |   无障碍浏览   |     |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
榆政发〔2015〕1号
时间:2019-02-20 08:52
分享: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推进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2〕28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城乡殡葬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完善殡葬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殡葬救助制度,弘扬先进的殡葬理念和殡葬文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为建设小康榆林、幸福榆林做出贡献。

       (二)原则与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强化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殡葬改革有序化、殡葬设施现代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习俗文明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逐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逐步提高火化率,治理乱埋乱葬。

       (三)工作措施。

       1.积极推行火化。把推进火葬和治理乱埋乱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点,加快提高火化率,逐步扩大火化区范围。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同时,要严格限制墓葬用地,逐步缩小土葬区,尽可能选择荒山瘠地实行集中安葬。

       2.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将殡葬管理改革经费列入预算,支持惠民殡葬政策措施出台和殡葬设施建设,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加快殡仪馆建设。尚未建设殡仪馆的县区要抓紧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每个县区都要有1个火化殡仪馆或殡仪服务设施。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殡仪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各县区要从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保障群众殡葬权益出发,认真落实殡葬救助政策,积极探索扩大减免或补贴的范围,对实行火化和公益性生态节地葬法实行补贴等惠民殡葬政策。凡自愿实行火化的,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殡葬费,按每人1000元标准进行救助。救助程序按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建立我省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的意见》(陕民发〔2012〕12号 )办理。

       4.加强殡葬业行风建设。大力开展殡葬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加强对殡仪服务队伍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殡仪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殡仪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执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陕价行发〔2011〕154号)要求,严格将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分离,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和程序,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5.党员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丧事活动应在殡仪馆或合适的场所集中办理。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俭钱财,对党员干部在丧事活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6.加大宣传力度。要把经常性教育与定期宣传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和殡葬管理法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营造推动殡葬改革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丧事活动的约束,及时劝阻不良治丧行为,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

       二、加快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 

       (一)大力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要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目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立快捷便民的殡葬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1.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从现在起两年内,每个县区至少要建一个城市公益性公墓,人口较多、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先建。经营性公墓要在其墓园内至少划出30%的墓位用于公益事业,实行限价销售。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提倡建立民族公益性公墓。 

       坚持服务对象全覆盖。城市公益性公墓的服务对象为全体城市居民。 

       坚持科学合理选择墓址。公墓要在荒山坡地或贫瘠地上规划建设,严禁在耕地、林地内建造公墓,在规模和布局上力求小而精、新而雅。 

       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殡葬事业公共投入和增长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将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经费列入预算,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 

       2.建设用地。

       城市公益性公墓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安放(安葬)骨灰服务的公共设施,其建设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3.日常管理。 

       城市公益性公墓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岗位。严格公墓收费管理,坚持保本微利原则,由物价部门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公墓建设、维护和管理。公益性公墓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收费,其使用期限、续期参照经营性公墓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生态化改造。 

       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农村公益性公墓(土葬区)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墓碑小型化。逐步将农村散坟、规划点外集中墓地迁移到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迁坟还田工作。一要科学合理布局。各县区要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公益性公墓总体规划。公益性公墓选址应优先利用荒山瘠地,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可以兴建一处公益性骨灰楼(堂)或遗体公墓,也可以采取相邻几个村联办的方式。二要加强建设管理。农村公益性公墓要建立长期管理机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墓的管理和维护。三要治理丧葬秩序。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殡葬新风,加大对乱埋乱葬行为的治理力度,逐步规范治丧行为。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益性公墓由各县区建设或生态化改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 

       (三)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殡葬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兴建城乡公益性公墓。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民政等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将公墓建设规划纳入民政事业专项规划。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殡葬事业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国土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把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多规合一试点,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环保部门要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指导公墓单位抓好生态保护。规划部门要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物价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核定收费项目和价格,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