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2020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现将《榆林市2020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 林 军 分 区
2020年4月30日
榆林市2020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方案
为扎实抓好2020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深化巩固民兵调整改革成果,推动我市民兵建设工作转型发展,依据《陕西省2020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以国务院、中央军委《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38号)、军委国防动员部《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军动民〔2017〕54号)、陕西省《后备力量建设“十三五”计划》(陕政发〔2018〕11号)为依据,坚持党管武装、聚焦实战、依法建设、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根本原则,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编实建强队伍、完善保障体系,不断夯实基层民兵建设基础,推动民兵建设由“实起来”向“好起来”“强起来”全面跃升。
二、总体安排
(一)计划准备阶段(2020年3月10日-2020年4月10日)。一是组织召开军地任务部署会,安排部署工作。二是各县市区就疫情期间民兵组织整顿相关政策法规、组织实施流程、民兵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用等进行培训。三是建立、调整民兵工作领导机构及组成人员,细化责任分工。四是与地方组织、民政、退役军人、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新社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接,开展潜力调查,摸清掌握人员、企业、行业、装备器材、社会组织等潜力。五是组织任务对接和集中会审,研究形成基干民兵编建方案。六是军地联合制定下发民兵组织整顿工作计划。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4月10日-2020年5月31日)。调整配备人员、新建党组织、清点落实装备、集合点验民兵,认真抓好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5月31日-2020年6月15日)。成立军地联合检查组,采取查阅资料、抽查核对、拉动点验等方式,对各县市区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全面做好迎接全省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检查考评准备。
(四)总结上报阶段(2020年6月15日-2020年6月30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组织工作总结,依托民兵工作管理系统上报组织实力。
三、主要任务
2020年全市编建基干民兵9782人(各市编兵任务见附件)。各单位和部门在保持民兵队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部分专业不对口、编建种类与担负使命任务结合不紧密、结构布局不合理的民兵队伍类型进行调整。
(一)坚持党管武装,切实强化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政治建军要求,排以上基干民兵干部必须为正式党员,县域范围内基干民兵中正式党员比例须达到30%以上,落实基干民兵排以上队伍预建党组织要求,加强对编兵单位党建工作、党员队伍素质、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等情况的督查,确保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和民兵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把民兵党建工作纳入军地党建一并规划,纳入各级职责范围共同抓建,推动民兵党组织建设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互促共进。
(二)持续推进改革,编实建强可靠管用民兵力量。坚持突出新质力量和国家级能化基地优势,推进民兵队伍结构向支援保障调整。结合应急应战需求调整民兵队伍专业种类、力量规模结构。创新编组方法,充分发挥民兵组织、退役军人等部门作用,深挖优势资源,掌握潜力底数,向新兴领域拓展编兵。采取“行政命令+法律法规+优抚政策”的办法,落实党员、退伍军人和新质力量等硬性指标。加大新兴领域编兵力度,提高民兵专业队伍和新质力量的“含金量”。全市新质力量占基干民兵比例不低于10%,技术岗位人员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人装结合匹配率达到100%,县域范围内基干民兵中退役军人比例达到3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退役复学的非毕业班学生(复学就读时间1年以上)可根据需要,抽编到基干民兵专业队伍中,县域范围内退役复学的大学生编入基干民兵比例不得超过10%。取消编建乡镇(街道)应急排综合救援班,压减综合救援连、排编建规模。
(三)加强协调对接,不断规范民兵队伍编组秩序。综合考虑辖区内民兵、预备役和其他力量情况,科学规划编组区域,合理划定范围。军事机关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建立与预备役部队、交通、应急、人防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对接机制,防止各类队伍扎堆组建、重复编兵、交叉编兵。加强与地方公安、应急等部门沟通对接,研究建立联防联控、应急响应等制度机制,推动民兵应急力量与地方应急力量统筹建设,不断提升民兵应急力量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四)把握重点关键,着力提高民兵建设质量效益。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按照省民兵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法规文件汇编,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切实把政策法规吃透摸清。二是持续抓好潜力调查统计。突出军民兼容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部门和专业社团的人员及专业技术、装备设备,加强军地沟通协调,提高潜力调查的质量效益。三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督导检查。市上将根据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工作落实情况讲评,开展实地督导。下半年,军委国防动员部将进行实地检验评估,随机抽选县级人武部门,检验队伍建设质量。四是认真组织数据填报审核。按权限要求,乡镇(街道)基层武装部门负责采集潜力数据,县级人武部门负责完成数据录入。要提升数据质量,确保完整性准确性,特别是工作单位、专业特长、编兵单位等关键信息不能缺失,严格审查排以上干部不是中共正式党员、民兵实际专业与编组技术岗位专业不对口,严格排查部分岗位人员误填报、人员信息不全误认定为干部身份等问题。2020年6月份,采取逐级审核、多轮会审的方式,对全市民兵组织实力进行精细核对。
(五)健全制度措施,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完善民兵优待政策,落实奖励优待和伤亡抚恤,探索建立民兵履职补助制度和保险制度。落实人装结合编组硬要求硬指标,优先发展打仗能管用、应急用得上,适应民兵特点的武器装备,依托社会资源预存、预储、预置所需军民通用装备,协调将民兵应急装备纳入地方应急装备体系。严格执行《陕西省民兵事业费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市、县两级训练补助经费,细化民兵权益保障政策措施。抓紧推进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六)加强基层建设,打牢民兵战斗力生成基础。按照“三个全覆盖”的要求,采取试点观摩、充实完善、全面铺开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基干民兵队伍预建党组织、专武干部资格认证考核、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营(连)规范化建设。跟踪掌握行政机构改革情况,确保基层武装机构健全。广泛开展民兵基层建设达标活动,基干民兵营(连)部均要有办公室、青年民兵之家、营连部标志、营连队旗、基本办公设施和各类资料。全面推开省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暨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交流观摩活动成果;2020年10月31日前,50%的民兵营(连)级单位完成正规化建设任务。落实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拟任职的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全部进行过培训和考核,在职的全部进行履职情况考评。采取自购或依托地方资源预征预储等渠道,补充完善民兵队伍装备器材和物资,对现有无人机进行升级改装,加装喊话器、喷洒器等设备,确实配置一些可靠、管用、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装备器材,提高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抓好基干民兵档案建设,对照《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专武干部、基干民兵档案资料,鼓励推开基干民兵电子档案制度。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全市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榆林军分区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民兵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要按照有关要求,健全军地联合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的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组织指导军地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五、措施要求
(一)坚持合力抓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职责。军地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机制,把党管武装制度落到实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自觉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方式方法,对冲疫情影响,加强具体指导帮带,协调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按照任务分工,依法履职尽责,合力推动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落地落实。
(二)树牢效果导向。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大力支持民兵建设,协调解决好民兵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军事机关要主动承担牵头协调职责,市、县两级组织、宣传、教育、公安、财政、卫健、统计等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积极配合抓好工作落实。紧盯近两年来民兵组织整顿工作中出现的党员和退伍军人比例不达标、人员专业不对口、装备器材配备率不高等重难点问题,下大力攻坚克难,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利用征兵宣传、民兵集合点验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民兵优抚优待和后备力量建设政策法规宣传,强化民兵荣誉感使命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兵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从严组织验收。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检查验收坚持施行量化考评和拉榜排名,市上成立军地联合检查考评组,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方法,逐单位量化排名。2020年5月31日前,市上对各县市区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抽查不低于总数15%的乡镇(街道)。各县市区负责对所有基干民兵分队组织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纳入各级地方党委绩效考评、第一书记述职和军分区、人武部年度工作考评内容。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